跳转到内容

苏文庆

中国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苏文庆(1958年)是一位台湾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并擅长演奏唢呐二胡等乐器。曾任中华民国国乐学会理事长。曾任台湾国家国乐团指挥及中国文化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国立台湾戏曲学院等校副教授。

生平[编辑]

苏文庆1958年生于基隆市,自幼对音乐甚感兴趣。其幼时曾经学过风琴,首次接触国乐是就读基隆市立安乐国民中学二年级时,学校欲成立国乐社,苏文庆在社内吹奏17簧传统笙,由于指导老师刘维哲擅长的是竹笛,苏文庆只能自学。国中三年级时也和连信道学习钢琴乐理。后来考上国立艺专(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1]

苏文庆就读国立艺专一、二年级的时候主修乐器也是笙,主修老师是魏道谋。当时两岸尚未开放交流,苏文庆曾将笙特有技巧“花舌”练成“腹颤音”。三年级时,苏文庆改主修二胡,师事董榕森,之后更换主修乐器为唢呐。三年级时也参加中广国乐团,担任笙演奏员;四年级时加入第一商标国乐团,演奏唢呐。[1]

艺专毕业后,苏文庆以萨克斯风考入国防部国防部示范乐队维基数据所列Q126009644服役,而后改奏竖笛。1979年退伍后考入台北市立国乐团(简称北市国),担任笙演奏员,却在1980年离开北市国,并于次年以唢呐考入香港中乐团,开始接触大量中国大陆乐曲。1984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成立实验国乐团(今台湾国乐团),请苏文庆回台协助运作。当时全团只有五个人,故苏文庆必须参与作曲,否则几乎没有乐曲可以演奏。其第一首作品为笙曲《随想曲》。[1]

2007年,他和陈裕刚一同促成中华国乐团的再成立,2009年至2014年间任中华民国国乐学会理事长。[2]

作品[编辑]

苏文庆创作作品类型十分丰富,包含宗教音乐、现代音乐、舞台剧、音乐剧及大型舞剧等,二胡协奏曲《燕子》、柳琴协奏曲《雨后庭院》、音乐剧《牛郎织女》、国乐合奏《台湾追想曲》、《风狮爷传奇》等曲皆常为国乐团演出。其国乐创作类型如独奏曲、丝竹室内乐曲、协奏曲以及合奏曲等,下列详述。[1]

  • 独奏曲:苏文庆写了不少独奏曲,也由于其自幼学习笙,笙曲占了多数。艺专时期主修二胡也让他写出了一些二胡独奏曲,其也演奏笛子、[1]
  • 丝竹室内乐:苏文庆颇喜欢丝竹室内乐。2008年发表的《噶玛兰》即为其作。[1]
  • 协奏曲:苏文庆的协奏曲以唢呐协奏曲和笙独奏曲居多。较著名的有笙独奏曲《笑傲江湖》(题寄金庸笑傲江湖》)、柳琴协奏曲《Cat's 无言歌》等。[1]
  • 合奏曲:苏文庆的国乐合奏作品分为乐团委托及宗教团体委托(为主[2])两个部分,1976年至1987年间作品编制不同于今日大型国乐团,已经较少演出;1988年至1992年间创作的国乐合奏曲多为宗教团体所作,少有流传。1997年受政府委托创作《台湾追想曲》为音乐比赛指定曲,颇受华人欢迎。较著名曲目有《风狮爷传奇》、《台湾追想曲》等。[1]

荣誉[编辑]

  • 1979年及1981年分别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之国乐创作奖
  • 1988、1989年获得新闻局优良唱片类金鼎奖
  • 1990年获十大杰出青年[3]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沈翎玄. 蘇文慶笙作品之探討 —以《笑傲江湖》、《大地笙歌》為範圍 (学位论文). 中国文化大学音乐学系硕士班中国音乐组. 2013. 
  2. ^ 2.0 2.1 廖诗昀. 溫潤多情 音戀臺灣 國樂界全方位音樂家 蘇文慶. 新丝路 (台北市立国乐团). 2018, (62): 12-13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3. ^ 杨菁菁. 台灣追想曲─蘇文慶作品音樂會. 自由时报. 2007-08-23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苏文庆为当代优秀作曲、指挥家,1990年曾获得第28届中华民国十大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