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物理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物理主題首頁

編輯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注重于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物理學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在過去兩千年裏,物理學與化學天文學都曾歸屬於自然哲學。直到十七世紀科學革命之後,物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生物物理學量子化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經過嚴謹思考論證,物理學者會提出表述大自然現象與規律的假说。倘若這假说能夠通過大量嚴格的實驗檢驗,則可以被歸類為物理定律。但正如很多其他自然科學理論一樣,這些定律不能被證明,其正確性只能靠著反覆的實驗來檢驗。

典範條目、優良條目

編輯

位错材料科学中,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一种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分界线,其存在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位错”这一概念最早由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维托·伏尔特拉1905年提出。理想位错主要有两种形式:刃位错和螺位错。混合位错介乎前面两者之间。数学上,位错属于一种拓扑缺陷,有时称为“孤立子”或“孤子”。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实际晶体中位错的行为:可以在晶体中移动位置,但自身的种类和特征在移动中保持不变;方向相反的两个位错移动到同一点,则会双双消失,或称“湮灭”。

精选图片

編輯

維多利亞撞擊坑寬約800公尺,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的子午線高原,也就是機會號所在地。它的邊緣非常特別,相信是由侵蝕與邊坡物質滑落所致。坑內緣有成層的沉積岩露出,隨處亦可見自坑壁掉落的石礫。坑底還有一片明顯的沙丘。圖中看得到機會號,約位於十點鐘方向的撞擊坑邊緣。

本日推薦

編輯

羅伯特·戈達德(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美國教授、物理學家和發明家,液體火箭的發明者,是現代火箭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他於1926年3月16日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戈達德共獲得了214項專利。他撰寫的著作《到達超高空的方法》(A Method of Reaching Extreme Altitudes)被認為是20世紀的火箭科學經典之一。戈達德成功地將3軸控制、陀螺儀推力向量使用在火箭上,讓火箭在飛行時可以有效控制...

你知道吗

編輯

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

編輯

無定形體液態固態物質是怎樣玻璃化轉變玻璃態物質?是甚麼物理過程給出了玻璃的一般物理性質?

从哪里开始

編輯 基础物理学力学 | 热学 | 电磁学 | 光学

核心理论: 经典力学 | 运动学 | 静力学 | 动力学 | 拉格朗日力学 | 哈密顿力学 | 连续介质力学 | 流体力学 | 固体力学 | 电动力学 | 狭义相对论 | 广义相对论 | 量子力学 | 量子场论 | 量子电动力学 | 量子色动力学 | 量子光学 | 弦理论 | 热力学 | 统计力学

主要领域: 天体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原子物理学 | 分子物理学 | 光学 | 几何光学 | 物理光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粒子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介观物理学 | 低温物理学 | 固体物理学 | 晶体学

交叉学科: 天体物理学 | 大气物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生物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材料科学 | 电子科学 | 计算物理 | 数学物理 | 非线性物理学

背景知识: 参看传记, 科学史, 和学院介绍.

专题

編輯

WikiProjects
物理学专题

有关专题

什么是维基专题?

共襄盛舉

編輯

物理新闻

編輯

2020年焦點新聞 下列日期是新聞發布時間,而非事件發表或發現時間

2019年

物理学史上的6月

編輯


前次刷新頁面時間為2024年6月25日 05時50分38秒 UTC,刷新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