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绿领巾

中国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绿领巾是苗苗儿童团佩戴的标志,形状与三角形的少先队领巾不同,为两片绿色的树叶,并在后部通常使用粘扣带固定而非通过系上佩戴。

绿领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早使用是在1981年,1979年起上海市部分学校开始尝试组织低年级学生附属於少先队的组织小红星儿童团和苗苗儿童团,并使用绿领巾以示区别。[1]自1981年起,部分学校就开始自行建团,到1985年,上海市自行试建单位达100多个。1986年12月4日,上海举行上海市小红星儿童团正式建团仪式,并向全国推广。[2]在上海,绿领巾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佩戴,到了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六一兒童节,儿童团员都加入少先队,绿领巾就换成了红领巾[3]

其他国家的先锋运动亦曾存在低年级与高年级组织分开的情况,如低年级佩戴蓝领巾的东德少先队[4]、保加利亚的小九月革命者,高年级的少先队则佩戴红领巾。而古巴少先队低年级佩戴红领巾,高年级佩戴蓝领巾。苏联少先队的低年级组织小十月革命者则只佩戴队徽,不佩戴领巾。

事件[编辑]

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老师为“调皮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配备“绿领巾”,此举引发讨论:校方认为此举可以起到激励上进的作用,并称现处于“尝试阶段”[5];部分家长认为此举对学生自尊有损,使孩子“心理上受到创伤”[6];官方对此举并不支持。认为此举不仅是对学生的羞辱,而且红领巾的颜色是表示纪念革命烈士,“绿领巾”不利于学生对此含义的理解。[5][6]该做法最终因陕西省少工委出面制止而宣告终结。[6]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9-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2. ^ http://www.dfdaily.com/html/3/2011/10/20/682222.shtml[永久失效連結]
  3. ^ 上海绿领巾事件背后 绝非区分优秀与后进 --上海分站--中国教育在线. 上海站 - 中国教育在线. 2011-10-20 [2024-06-29] (中文). 
  4. ^ 存档副本. [201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2). 
  5. ^ 5.0 5.1 庞胡瑞. 陕西“绿领巾”事件舆情研究. 人民网. 2011-10-31 [2014-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学校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 
  6. ^ 6.0 6.1 6.2 工人日报. “绿领巾”是谁的耻辱?. 新华教育. 2014-08-01 [2014-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2).  西安这所学校的做法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红”“绿”领巾成了判别孩子“好”“坏”的标签,名为“借鉴”实为该校“创新”之举。只是这种“创新”弄巧成拙,不仅羞辱了学生,也体现了教育者的无能,给老师“教书育人”这个神圣职责泼了一盆污水。